欢迎来到金年会 | 首页

景区概况 主题活动 金年会 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金年会app下载官网 行程推荐 金年会 门票与餐饮预定 旅游投诉 旅游谘询
目前金年会景区最大限量为每天1000人,超过最大量当日不再接待游客。

  國家公園金年會官方在線入口金年會深度旅遊金年會app下載官網,前往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採訪前,反復設想過報道的開頭:在渝湘黔三省市共同邊界的清水江上,尋覓《邊城》裡翠翠的身影。

  但這個計劃改變了。初來秀山感到驚訝縣城部分新區,還沒來得及設置作為公共交通行為邊界的紅綠燈,但這裡的人、車相遇在斑馬線時,總是相互避讓,默契如行雲流水。

  秀山談不上歷史悠久,它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置縣,此前大部分地區屬酉陽宣撫司管理,由楊氏、冉氏等土司統治。20世紀30年代,正在文壇嶄露頭角的沈從文以湘西茶峒(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邊城鎮),以及毗鄰的重慶市秀山縣洪安鎮、貴州省鬆桃苗族自治縣迓駕鎮為背景,寫下小說《邊城》。處在重慶邊遠之地的秀山因此聞名。

  伴隨清脆槳聲,不到5分鐘,一艘滿載遊客的小船便從重慶洪安鎮這頭的洪茶渡口,輕盈劃過清水江水面,抵達對岸湖南邊城鎮的茶洪渡口。

  這艘小船的前身,就是《邊城》裡翠翠和祖父劃過的拉拉渡,不過從前的木結構變成了如今的玻璃鋼結構。清水江也即《邊城》裡的白河,發源于鬆桃縣冷水溪鄉(今冷水溪鎮),流經渝湘黔交界處的迓駕、洪安、邊城三鎮,最終歸于洞庭湖。

  在重慶地圖上,秀山是重慶的行政邊界。但身在此山中,一葉障目;跳出此山外,海闊天空。置身全國版圖,秀山人給自己找到一個好的區位:他們距武漢市677公裡,距長沙市471公裡,距貴陽市437公裡,距重慶中心城區368公裡,看似誰都“靠”不了金年會,卻又處在四地中心,發展好了可以輻射四地,誰也離不開這恰恰是秀山的機遇所在。所以秀山人“自命不凡”,從不把自己拴牢在邊城,他們的目標是成為區域中心。

  跟秀山人稍加接觸就會發現,當地幹部群眾對于秀山發展的參照,竟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張家界市、懷化市,貴州省銅仁市等一眾地級市級別的地區。

  秀山縣統計局提供的數據表明,2024年,秀山縣地區生產總值為447.26億元,在武陵山區湖南、湖北、重慶、貴州四省市交界區域的71個市區縣中,排位第3。

  秀山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楊光鴻梳理了一根時間線年代起,秀山縣陸續作出過“經濟強縣、邊貿中心”“經濟高地、中心城市”“武陵之心、邊城示範”“建設成為武陵山區經濟強縣和中心城市”的發展戰略。時至2022年1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推動秀山建設渝鄂湘黔毗鄰地區中心城市從自己喊,到市上認,秀山離“中心夢”越來越近。

  秀山平壩、丘陵、山地各佔三分之一,其天賜的大平壩面積近800平方公裡,為武陵山區之最。此地自古物產豐盛,人們早有貨走四方的商業傳統,且面向整個武陵山區。“黃楊扁擔軟溜溜,挑擔白米下酉州”《黃楊扁擔》這首誕生于秀山的中國經典民歌,折射出這座武陵山城深植于血脈的商貿基因。

  秀山縣渝秀大道,武陵山區著名的渝東南邊貿綜合批發市場就在此。20多年前,秀山人自發聚集于此“買武陵、賣武陵”,後引來大批“湖南客”及貴州人來此金年會,形成以秀山為中心的武陵山區最大的邊貿市場。

  2013年,秀山縣21歲的貨車司機楊秋來到邊貿市場,做起小食品貿易。2015年,眾多頭部電商企業扎堆落戶秀山之時,楊秋把店鋪交給家人打理,自己“潛入”一家電商企業務工。2016年,楊秋“偷師學藝”告成,從公司辭職並關了店鋪,做起數碼、玩具產品的電商貿易。

  秀山縣中和街道東風路2009年,秀山(武陵)現代物流園區在這裡掛牌運營。“一心向外”的秀山人喊著“買武陵橫山知枝、賣全國,買全國、賣武陵”的口號,在武陵山區先期邁入現代物流時代。

  2009年,在縣城武陵北路一棟民房裡,秀山電商項目正式啟動,又于2013年搬遷至縣城副食品市場3樓。2019年,還是在中和街道東風路,秀山(武陵)電商孵化園正式掛牌。秀山率先在武陵山區發展電商產業,又打開一個邊城傳奇的序篇。

  秀山縣通道經濟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順秋介紹,10多年過去,秀山已建成武陵山區首個百億級批發市場,形成覆蓋武陵山區的鐵路物流中心、快遞快運分撥中心、化工品物流中心、冷鏈物流中心金年會、保稅物流中心五大物流中心。

  秀山人摸著石頭過河,不知不覺把當初自定義的“武陵山區級”,打造成了國家部委授牌的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全國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示範基地。

  從“買賣武陵”到“買賣全國”,不僅是“買賣”方式升級,更是傳統邊界概念的一次次突破,“中心”輻射範圍的一次次擴大。媒體稱,秀山是“突然崛起的大山裡的電商中關村”。

  回頭來看,發現一個必然的遞進邏輯:如果秀山人不是骨子裡“一心向外”,就沒有早年的渝東南邊貿綜合批發市場,也就沒有隨後的秀山(武陵)現代物流園區,更沒有如今全國電商品牌的“突然崛起”。

  在這個過程中,2009年,渝懷鐵路線萬噸戰略裝卸點順理成章落戶秀山;2016年,國內首條民營危(險)化(學)品鐵路專線在秀山通車投用,也水到渠成。

  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縱深推進,秀山逐步成為其東線年金年會,西部陸海新通道武陵山班列從秀山首發;2023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武陵山班車在秀山實現“雙向互通”;2024年,中歐班列(成渝)“武陵山號”從秀山首發。

  近10年過去,乘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東風,楊秋的公司已做成“買全國、賣全球”的電商網絡,“有些國家的名字都還叫不上來”。記者問及年貿易額,他脫口而出,“才四五千萬元,電商園區這種規模的公司還不少”。

  農閒時,33歲的蒲曉豔就會到村委會的土家織錦工坊去飛針走線。在秀山縣龍鳳壩鎮大寨村,這個工坊織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產品土家織錦,由縣裡一家文化公司訂單回購後遠銷東南亞,還入選“重慶好禮”外事禮品,獲過黔川渝優秀文化旅遊商品獎。

  蒲曉豔的丈夫在外務工,她留守在家侍弄莊稼,照顧兩個孩子和年逾八旬的公婆。大寨村有50餘名蒲曉豔這樣的土家繡娘,她們每月在家門口就可獲兩三千元的織錦收入。

  土家織錦可溯源至商週。蒲曉豔最早的記事場景,就是看見母親、外婆在織機上忙著織錦,供家人穿用。但改革開放後,村裡很多人外出務工,加之商品貿易逐漸繁榮,家家戶戶的織機一度閒置。

  2019年,秀山縣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引來企業和訂單,村裡成立工坊,培訓並組織村民織錦,大寨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織錦技藝逐漸被喚醒。其實在秀山縣,許多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都被陸續喚醒,如秀山花燈、秀山民歌等相繼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截至2024年底,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國家級3項、市級22項、縣級204項,且90%以上屬于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橫山知枝。

  秀山有31個民族。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民族群眾總是“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同時也保持著自己的文化特性。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近年來,秀山在全縣設立了縣職教中心非遺文創基地和32個非遺傳承點,從文化生態的高度,保護並發展民族文化特性。

  保持特性,就是堅守邊界。但秀山對文化特性邊界的堅守,不是自我設限,而是以守為進金年會,拓展更大空間。

  秀山縣隘口鎮太陽山村村民何建勳,在這個“空間”裡忙得不亦樂乎。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秀山民歌”傳承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秀山花燈代表性傳承人,何建勳帶著他的團隊多數時候不是在演出現場,就是在趕赴演出現場的路上。

  何建勳早已走出秀山、重慶,還曾遠赴澳大利亞金年會。他不僅把秀山花燈這一民族文化傳播開來,帶活了當地花燈原材料生產、制作、物流、演出和商務等全產業鏈條,還解決了自己和20餘名團隊成員的生計問題。

  秀山縣文化旅遊委黨組成員張明特別提到一個細節:何建勳在梅江鎮興隆坳村有個傳承點,他經常把村裡的群眾組織起來參加演出。村幹部發現個竅門,凡村裡工作推不動時,他們就找到何建勳的團隊成員,由這些團隊成員分別做家人和鄰居的思想工作,局面很快就能打開。

  “沒想到花燈表演還對基層治理有幫助。”7歲就跟著父輩學花燈表演的何建勳不承想,年輕時他外出務工,花燈長年“閒在牆角長灰”,後來因為縣裡實施“花燈進萬家”工程,他才返鄉重拾花燈,逐漸從縣級非遺傳承人升級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還收弟子搭班子掙票子,成為秀山花燈最亮的“燈”。

  石榴花開的時節,每天都有外地遊客根據網上推薦,在洪安鎮遊覽後又驅車60多公裡前往大寨村“石榴花”“小橋流水”這兩個“非正式景點”拍照打卡。

  “石榴花”其實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小芳家門前的一株普通石榴樹,因拍攝背景是他家全木結構的小院而成“網紅”。“小橋流水”在與楊小芳一牆之隔的鄰居家,因門前有小溪、古樹,小院有全木結構的房屋和傳統龍門建築形式的院門而聞名。

  “說實話,當初搞傳統村落保護時,哪會想到我家門口還會成網紅景點。”有一個女性化名字、一臉黑黑的楊小芳說起這事就開心。

  作為2022年“全國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中的一員,龍鳳壩鎮正大力引進文旅企業,對大寨村實施以傳統土家文化為主題的文旅融合改造,發展研學、休閒、民宿、餐飲等業態。

  大寨村蓄勢正發,源于堅守。大寨村已有600多年歷史,山坡上層層疊疊全是撮箕口、四合院、吊腳樓、龍門等全木結構的傳統土家建築,被稱作“立體的史詩”。

  2008年起,秀山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人居環境改善等激勵措施,對大寨村實施傳統村落保護,使其先後成為“中國傳統村落”“重慶市歷史文化名村”。

  更重要的是,大寨村堅守傳統文化的意識,已深入人心。2010年,有一農戶的磚房已蓋了兩層,但在全村人自發集體勸導下,他拆了磚房重建木房。

  堅守還會有一種意外結果。去年,大寨村突然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00萬元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專項資金“砸”中,加上縣級配套,共獲政策資金3000萬元原來,早在2014年,大寨村就入圍了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逐年分批的項目實施中,這個“大獎”10年後終于到來。

  2022年,就在曾經工作過的錳礦廠房旁,冉採霞建了兩間羊圈,從4只羊開始“轉崗”。2024年,她的養羊規模已達40只,收入3.8萬元。

  冉採霞家住秀山縣膏田鎮高東村。重慶秀山與湖南花垣、貴州鬆桃並稱中國“錳三角”。膏田鎮是秀山最重要的錳礦開採區,高東村則是膏田鎮錳礦開採最集中的區域。高峰時期,高東村有十幾家採礦企業、七八家加工企業,三四百名村民在企業務工。冉採霞曾在一家錳礦企業當倉庫管理員,月入2000多元。

  錳礦產業“猛發財”,也“猛污染”。10多年前,媒體多有報道,秀山錳污染嚴重的地方渠水變黑,魚蝦消失,灌溉出的稻米顏色發黑。而且,這些稻米煮熟後偏灰褐色,當地農民“都不吃自己種的米”。在邊城,曾經清得可照見翠翠發梢的清水江,也因江面一片黑污,拉拉渡擱淺,景區歇業兩年。

  黃金時期,秀山錳礦產業年產值超50億元,一度佔全縣工業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歷年錳礦產業淨收益在10億元左右。而持續至今的環保治理,則耗資20億元以上。

  在付出巨大的生態代價後,秀山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于2011年5月起對錳產業掀起關停風暴,將全縣80家錳粉加工廠全部關閉、18家電解錳生產企業整合成7家。

  風暴之下,多個處在錳礦產業核心區的鄉鎮常住人口銳減、喧鬧不再。但秀山走出突然蕭條的陣痛陰影橫山知枝,卻跨進產業常興的“綠色之門”。

  2025年6月,初夏時節,秀山23萬畝山銀花鋪滿山岡,一株株金色花朵暗香撲鼻。冉採霞同村的劉書文等10多名村民,也已換成了靠山吃山的新“吃法”:種植山銀花。

  劉書文等村民不僅靠“山”,更站在一條“廊”上秀山中國百裡山銀花長廊,涉及15個鄉鎮52個村2萬餘戶農戶,年產鮮花近7萬噸,年產值超14億元。

  2021年6月17日,以山銀花為媒,秀山落地諸多“首個”項目:成立全國首家山銀花研究院,聯合湘黔桂等地組建首個跨省級山銀花產業聯盟,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山銀花節暨武陵山中藥材博覽會

  以此為起點,秀山提出“1221”發展戰略金年會,向打造“武陵藥都”目標邁進:一庫,建成武陵山中藥材種質資源基因庫;兩中心,建成武陵山中藥材現代物流中心橫山知枝、武陵山道地優勢中藥材良種種苗繁育中心;兩基地,穩規提質40萬畝道地中藥材原料基地、建成武陵山中藥材產品加工基地;一百億,到2027年,全縣中藥農業、中藥工業、中藥商業及中醫藥文化健康旅遊全產業鏈產值達100億元。

  北緯30,秀山正處在這個黃金產茶帶上,是中國茶葉的源產地之一。“錳發財”後“猛撤退”,近年來,秀山把茶葉作為武陵山區特色農業示範基地主導產業全力推進。目前,全縣茶葉種植面積近20萬畝,成為重慶市面積最大的茶葉基地縣和三大茶葉綜合示範區之一。

  自2023年6月投產以來,重慶德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石英石板材,訂單源源不斷。很多秀山人都知道,德茂公司前身就是秀山的一家錳業制品廠。

  德茂公司及時從“錳發財”的老路上撤退,開闢新路:擁有重慶唯一的石英石大板生產線,能夠滿足家庭裝修、室內裝修以及高鐵站、地鐵站室內裝修運用,產品已走向國際市場。

  2022年2月,也是在中和街道東風路,重慶秀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掛牌。在這裡,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正和已奠定堅實基礎的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在這個開發區,既有在物流園區、電商園區成長起來的企業,也有像德茂公司那樣曾經“錳發展”、如今“猛轉型”的前錳礦企業。

  秀山縣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秀山連續兩屆房交會售房均超過1400套30萬平方米,全縣30%的市場主體橫山知枝、45%的產業工人、27%的房產置業來自縣外,小小邊城呈現近悅遠來的和美場景橫山知枝金年會。2024年,秀山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5.1%,總量保持渝東南片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