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會官方在線入口,金年會app下載官網,金年會平台入口,金年會!金年會app下載官網。國家公園,金年會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豐富的實踐案例和教育資源。大學要主動走向社會,建立與自身辦學特色相銜接的大學生生態文明社會實踐基地。
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姜可全文番外TXT百度免費筆趣閣、全方位育人,讓全體大學生學深悟透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養成生態文明素養、增強生態文明能力,以人才培養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是全體幹部管理育人、全體教師教書育人和全體後勤人員服務育人的多主體協同過程。
加強全體幹部的管理育人,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辦學思想,將生態文明要求納入管理制度。學校黨委和行政尤其是負責人是辦學治校的關鍵,各個學校的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在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中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二級學院既要貫徹落實好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理念和意圖,又要結合本學院實際進行創造性發揮,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方案;職能部門則要把學校黨委和行政關于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理念和意圖,轉化成思政工作、人事管理、教學管理、後勤管理的具體方案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上下同心,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任接著一任幹,就可以給每一個大學生打上“生態烙印”。
加強全體教師的教書育人,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生態環境類課程,將生態文明理念納入課程思政範疇。一是讓教育者首先接受生態文明教育,學校要利用“研究生導師學校”“思政教師專題培訓”“新教師年度培訓”等機會,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教育納入培訓計劃之中。二是落實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思政課堂的任務,或者開設專門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概論”課,或者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三是所有課堂按照課程思政的要求,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其中,像“化學工程”課可以講綠色化工,“食品工程”課可以講有機食品,“社會學”課可以講綠色社團組織,“公共管理”課可以講綠色公共治理,等等。
加強全體後勤員工的服務育人,將生態文明理念細化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行動,將綠色低碳發展要求具體化。在資源節約型校園建設中,要計算每一元經費、每一畝地姜可全文番外TXT百度免費筆趣閣、每一度電、每一噸水投入的教育和科研產出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哪所大學的產出高,哪所大學的資源生產率就高,資源節約型校園就建設得好。在環境友好型校園建設中姜可全文番外TXT百度免費筆趣閣,要考察園林綠化是否足夠體現了生物多樣性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活垃圾和廚餘垃圾是否通過分揀做到了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大學生群眾性體育和藝術活動是否長期保持“體藝自覺”等。生態校園建設,既要觀察“物”,又要觀察“人”,在“物”與“人”的雙重考察中進行科學識別。比如,浙江農林大學東湖校區在設計之初就體現了校園與植物園“二園合一”的理念:第一步設計環境、第二步設計道路、第三步設計建築,使得校園分區清晰、植物錯落有致姜可全文番外TXT百度免費筆趣閣,體現生物多樣性的植物數量穩居全國高校第一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校園真正成為“一個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的綠色校園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
加強“三支隊伍”的協同,形成相互支撐、相互監督的育人體系。如果學校領導倡導辦生態大學,學科專業和後勤部門卻無動于衷,那就辦不成生態大學。需要構建起協同推進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育人監管體系,形成“1+1+13”的效果。為此,需要建立生態性大學建設的領導機構及其執行機構,建立考核機制及其獎懲機制。
加強第一課堂建設,實現大學生生態文明課程教育全覆蓋。第一課堂是由教師、教材、教案及學生組成的,提升教師的生態文明素養是解決“誰來教”的問題,提升教材的綠色成色是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案中強化批判式教學、研討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是解決“怎麼教”的問題,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轉向主動學是解決“怎麼學”的問題。一方面,要用好以知識性、常識性等內容為主的網絡課程;另一方面,要防止網絡課程的泛化,避免課程教學質量的下滑。
加強第二課堂建設,實現大學生生態文明社團活動全覆蓋。大學生社團主要包括學術性社團、文體性社團、志願性社團三大類姜可全文番外TXT百度免費筆趣閣。學術性社團可把生態文明的理念、知識和方法滲透其中,讓學生懂得生態文明建設“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等。文體性和志願性社團可積極植入生態文明理念,具體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學生參加生態文明社團活動可以全覆蓋,一要指導和引導,加強指導教師的配備和主管部門的引導;二要支持和鼓勵姜可全文番外TXT百度免費筆趣閣,在經費上、學分上、評優上都要支持社團活動;三要規範和管理,社團成員要有登記制度,社團活動要有備案制度,社團建設要有考核制度等。
加強第三課堂建設,實現大學生生態文明社會實踐全覆蓋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完全有條件在社會實踐中植入生態文明教育內容,在生態文明社會實踐中讓大學生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比如,可以組織大學生對大學所在地的外來有害物種進行調查,這樣就可以使得大學生了解到有害外來物種的類型、數量及危害程度,據此可以向當地政府提出治理對策建議。通過學生自己設計、指導教師指導、輔導員幫助銜接,大學生在生態文明社會實踐活動中可以學到大量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上難以學到的東西姜可全文番外TXT百度免費筆趣閣。
加強“三個課堂”銜接,形成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各環節的疊加效應。“三個課堂”銜接好,可以形成層層遞進的乘數效應和疊加效應。由于大學一年級往往安排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因此,一年級新生以打基礎為主;由于社會實踐往往需要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甚至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學生低年級階段大多一時還不具備,因此,一般應鼓勵高年級學生參加生態文明社會實踐活動。
加強學校各個系統的配合,形成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不留死角的格局。一是大學各個系統從各自職能定位分別確定生態文明教育的職責;二是各個系統在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中要相互配合;三是各個系統在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中要相互監督。
加強高校社會實踐基地建設,讓大學生有地方有機會去感悟鮮活的生態文明實踐。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豐富的實踐案例和教育資源,如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我國第一批國家公園;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浙江省安吉縣、實現從生態破壞到生態修復和保護的祁連山、利用秸稈網格治沙的寧夏沙坡頭等。大學要主動走向社會,建立與自身辦學特色相銜接的大學生生態文明社會實踐基地。
加強學校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在合作中提升大學生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高層次的大學生培養是科研育人與實踐育人的有機結合。大學發展需要社會舞台,地方發展需要大學支撐。建立大學與地方的綜合性合作機制是一種“雙贏”的做法。利用這種機制,大學生不僅可以受到生態文明教育、獲取生態文明鮮活故事,而且可以從中獲取現實問題的選題、把現實問題轉化為科研問題,為自身選題奠定極好的基礎。
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統籌,教育主管部門要通過制度和政策進行激勵和約束。教育部門是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主管部門,要協同宣傳部門、人社部門、財政部門、共青團組織等共同領導、規劃、管理好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加強生態文明類大學、學科、專業等的設置和遴選;加強生態文明類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及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課程思政;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先進典型的評選,並將其經驗推介到全國。
【作者系浙江農林大學原黨委書記、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專家。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研究”(BIA230169)階段性成果】